“民以食为天”,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之中,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多种可能触发食安防御城墙的事件中,“食物中毒”是大家一直以来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从专业角度被称为“食源性疾病”。
(资料图)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由于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当中, 沙门氏菌占到了约70%-80%, 它的主要感染源其实离我们非常近!
01
沙门氏菌是什么?
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和非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类。沙门氏菌偏高热,一般在20摄氏度以上可以大量繁殖,所以 夏、秋季是高发致病时间(5-10月)。
沙门氏菌在代谢过程中不会分解蛋白质,所以就算食物被它污染也 很难看出明确的变化。它在冰箱中的生存时间可以达到3-4个月, 对人和动物都会造成攻击,致病能力较强。
沙门氏菌诱发的食源性中毒可以分为5种类型,包括胃肠型、感冒型、类伤寒型、霍乱型、败血症型,其中胃肠型较为常见。
当人被沙门氏菌侵袭后,潜伏期一般是4-48小时,中毒之后出现的症状大多为 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等胃肠炎表现,有时 腹泻 的次数甚至可以达到每天10次以上,多为水样便。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另外沙门氏菌活菌在肠道内或血液内被破坏,放出内毒素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导致机体体温升高(38-40摄氏度)、头痛; 重症患者 还可能出现惊厥、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5%的被感染人群可能会出现侵袭性表现(菌血症、脑膜炎等),低龄儿童、老年群体以及其他免疫力较弱的人更容易被感染、出现严重的症状。
02
除了鸡蛋
沙门氏菌还容易感染哪些食物?
毋庸置疑,鸡蛋和没有煮熟的鸡肉是现实生活中沙门氏菌的主要感染源,夏季为高发期。
原因在于养鸡过程中的接触环境和动物饲料,当饲料与环境中存在沙门氏菌后,母鸡就很可能被其感染,接下来在母鸡的消化道和生殖道寄生的沙门氏菌会随着鸡蛋的形成 进入鸡蛋自身内部 ,而鸡蛋本身又是从鸡的泄殖孔中生出,所以 蛋壳也很容易受到污染。 最后,当人吃了生鸡蛋、没有完全煮熟的鸡蛋和鸡肉后,都有可能被沙门氏菌感染,出现相关食物中毒的症状。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除了鸡蛋,猪肉、奶类等动物性食物也是常见的容易被沙门氏菌侵袭的食物。当然,蔬菜、水果被污染后携带沙门氏菌,人吃了之后造成感染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03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01
“买”的合理,降低风险
购买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要到正规的场所(渠道)选购,比如大型连锁的超市或有资质的大型农贸市场, 选购检验检疫合格的蛋、禽畜肉, 关注食品包装上的标签信息,不购买存在破损的鸡蛋等问题食品,降低沙门氏菌的侵袭风险。
02
“生食”坚决不吃
生活中有不少人有吃生蛋、生肉、喝生奶的情况。以生鸡蛋为例,沙门氏菌本身是可以通过蛋壳上气孔进入鸡蛋内部的,只有经过充分加热(温度达到60℃之后,15分钟内沙门氏菌即可被杀灭),让鸡蛋的中心温度达标(正常烹调温度即可),才能彻底杀灭沙门氏菌,其他食物同样如此。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换言之,各种食物特别是动物性食品经 过完全加热熟透后食用是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根本方法。 无论是溏心鸡蛋还是现挤牛奶,中毒风险较高,皆不可以身试险,同样,生水也不能随便喝。
03
处理食物务必要“规范”
首先,处理食物要细心,保护自身很关键。如果你接触了生肉、生鸡蛋等生鲜动物类食品,请务必 完全洗净手之后再去触碰口鼻眼和其他食物。 同样,饭前便后要勤洗手,避免被沙门氏菌感染。
其次,家中分 类准备刀具、案板和盛装器皿。 和食物接触的相关器具要做到 生熟分开 ,特别是刀具和案板,生熟不兼用,避免交叉污染、菌从口入。冰箱存储食材也要做到生熟分开,特别要警惕生鸡蛋对其他食材造成的污染,从源头上降低风险。
最后,处理食物要规范,洗肉、洗蛋要安全。在盆等器皿中清洗动物食品,要注意 避免直接用流水冲洗,更不能用太冲的流水清洗, 避免被污染的水迸溅在外,污染其他食物或餐饮具。
另外,冰箱不是保险箱,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要注意 定期清理和清洁冰箱, 尽快处理冰箱中的结冰,做好分区域存放,规避风险。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夏季也要注意其他“食源性疾病”
夏天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大,致病菌的繁殖能力更强。除了沙门氏菌以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肉类食品、乳制品、海鲜等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副溶血性弧菌(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尤为常见)、肉毒梭菌、单增李斯特菌同样是导致出现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我们要做到共同防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