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更多 >>
2022年朔州群众文化活动专场文艺演...
海亮股份:铜箔项目首条生产线开始...
河南4名阳性人员私自返乡并瞒报情况...
山西吕梁:发现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可举报
受害方律师:接法院通知,乐安命案...
橙色——“柑橘院士”邓秀新心中最...
刷视频相认的双胞胎姐妹:两次创业...
四川通报2021年秋冬季首批大气污染...
首轮筛查:天津73443人全部阴性!
首席气象预报员张霞:30年坚守筑牢...
动态更多 >>
你们,温暖了2021
西安市新增27个中风险地区 目前有1...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哈尔滨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四川盆...
昆明至哈尔滨一航班发现1名入境复阳...
陕西研考:封控区内考生在原报考点...
北京今日最高气温仅5℃ 明起强冷空...
那年今日 | 历史上的12月22日发生...
我要找债主
美籍酿酒师在崇礼:中国是第二故乡...
河南项城报告2名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
浙江绍兴确诊病例首次零新增 上虞...
广西东兴实行全员居家隔离 启动口...
新疆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富春山...
云南瑞丽市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结果...
内蒙古满洲里累计治愈出院本土确诊...
孙海洋夫妻驱车山东阳谷:还在为孙...
大国工匠追梦“玉米强国”40载:用...
让南海“海洋热带雨林”斑斓多彩
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关注 > >> 正文
 
从“五四宪法”到“中国之治”
来源: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时间:2023-07-31 09:35:36

200万人次!这是“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建馆以来接待社会公众的最新统计数据。


【资料图】

一座红色场所,一段浓缩历史,一份精神传承。美丽的西子湖畔,见证了一段光荣的制宪历史: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这里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草案初稿,它有个浪漫的名字——“西湖稿”。

▲“五四宪法”草案初稿。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被誉为新中国制度建设的历史地标。2016年12月4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在起草地旧址——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建成开放,填补了我国宪法类纪念馆的空白。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意义。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鸟瞰图。

从西子湖畔到人民大会堂,法治中国不断发展、日益巩固、逐步完善,越发成熟自信,展现蓬勃生机,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路径。

04:15

▲点击播放视频。

制宪奠基:守好“红色根脉”

掩映在西湖青山绿水中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门前,三五成群的人们不断进进出出。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门口。

陈列馆的墙壁上,镌刻着毛泽东主席当年说过的话——“治国须有一部大法。”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内。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起草一部有中国特色的、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宪法绝非易事。制定宪法过程中,毛泽东主席提出“搞宪法就是搞科学”。

“这是杭州宝贵的‘红色根脉’。”“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党支部书记魏凌俊说:“文物最大的价值就是还原历史,让后人传承铭记。陈列馆迭代升级文物保护体系、陈列展览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深掘‘五四宪法’所蕴含的法治精神和历史价值,努力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历程和光辉业绩讲清楚、说明白。”

自陈列馆建成开放以来,中国宪法故事就有了固定的讲述场所。5月23日,一支由来自22个国家的26名在浙外籍人士组成的队伍走进了陈列馆。来自波兰的安娜说:“这实在是让人惊叹。这部法律和人们的连接是那么密切,我能从这里陈列的物件中感受到历史和当时人们的情感。”截至目前,陈列馆已接待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观众8000多人次。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021年12月30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明确要求杭州市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接受宪法洗礼。

国徽高悬、熠熠生辉。铮铮誓言、字字千钧。如今,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郑重宣誓,已成为常见一幕。位于陈列馆北山街馆区内的这座古朴厚重的宪法宣誓墙,已经聆听了2500余批次、9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的庄严承诺,也见证了他们在宪法诞生与发展的历史长廊里汲取法治力量。

▲宪法宣誓墙。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才能更好发挥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从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到现行的1982年宪法,再到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的五次修正,我国宪法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浙江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成员马宁,在陈列馆录了一期微视频,对“五四宪法”的起草、现行宪法的修订与完善、各阶段宪法实施纲要等内容进行讲解。

2022年8月,陈列馆被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马宁的微视频被列入了浙江大学学生党建与思政现场教学基地系列课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观念,厉行法治、与法同行,让法治之光照耀新时代。”马宁坚定地说。

良法善治:护航活力杭州

在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五四宪法”都是绕不开的关键坐标,其中的法治精神一直传承和延续至今。

“‘五四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各界共有1.5亿人参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了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极为罕见。”“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王永翔说,陈列馆在“五四宪法”专项解密工作的档案中,解密了317件组相关资料,其中一张1954年7月22日备案的“机关干部参加宪法草案学习的人数统计表”,由杭州市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填报的汇总人数就达5483人,备注中参加的其他干部有4553人。

00:29

对杭州来说,“五四宪法”的“开门立法”精神延续至今,并衍生出更丰富的形式和内涵——邀请群众参加立法听证会,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法规草案意见,设立覆盖全市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让每一部法规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的居民徐伟麟至今津津乐道的是,《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在立法过程中采纳了他提出的4条立法建议。“让百姓参与到立法的过程中,会增强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徐伟麟说。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内部场景。

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巍巍基石,是百姓民生的福祉所系。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八八战略”中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2006年,在习近平同志提议下,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决定,开启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省域治理的新征程。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制”到“治”一字之变,反映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治体系全面提升。

“通过!”

2023年2月22日,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我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杭州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精准衔接的立法成果。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陈马多里介绍,通过立法将杭州营商环境改革的经验做法予以系统固化,使之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能够保障各项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内部场景。

以法为纲,崇法善治。

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设立,实现了“网上纠纷网上解”,开创了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杭州在全省首推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强制、不予行政处罚和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柔性执法三张清单”,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实现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在全省率先取消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限制。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贯通、普惠均等、智能高效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支付宝上“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点一点,贴心服务立即来到身边;公共法律服务“一事一评”满意率达99.64%;公证服务“最多跑一次”率达85.17%、全省通办事项达88.29%……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法治杭州建设换挡提速,依宪行政、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鲜明印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经济先发地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之路。

制度自信:信仰根植人心

在陈列馆官方网站,点击“栖霞岭馆区”跟着引导图,就能看到位于序厅正中间的红色宪法单行本。宪法的两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256部法律单行本,在陈列馆电子屏幕里,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增加。这面宪法法律墙,展现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内部场景。

一个现代国家,首先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首先要走向法治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个“首次”——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两个“首次”,一以贯之的主题: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施政之要。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内部场景。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7月18日,“法治大讲堂”第六十九讲如期在陈列馆栖霞岭馆区报告厅举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田梦海做了《浙江省实施办法》专题讲座。定期在陈列馆举办的“法治大讲堂”,邀请高等院校、机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授课,针对性地推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修正案、民法典、妇女权益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题和系列讲座,现场和线上听课超过105万人次。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

教育部编纂的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走进青少年的课本。“走进五四宪法起草地”也被编入杭州市地方课程《最忆杭州》的七年级教科书。今年暑假,陈列馆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假日小分队”前来“打卡”。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学生徐昱宬就是其中一员,他还有一个身份是“红领巾小导游”。“我已经来陈列馆十几次了,学习了宪法怎么诞生,我希望把宪法知识宣传给更多的同学,让大家了解宪法,让我们更好成长。”他自豪地说。

00:18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宣教部部长夏文玲介绍,陈列馆连续六年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杭州市中小学生宪法主题艺术评展”系列活动,把宪法法律融入校园文化和日常学习生活。“我们把这一粒粒种子播撒出去,让宪法精神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作为陈列馆第一批普法志愿者之一,王玲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树立法治信仰。“陈列馆资料详尽,历史说服力强,我们就是要告诉参观者什么是宪法、宪法规定了什么、宪法如何实施,不管老、中、青年都值得来这里接受宪法教育。”

2022年12月,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后,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郑磊看来,“五四宪法”是中华大地上社会主义宪法史的开端和里程碑。“宪法自信是制度自信的首要体现和基础性部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坚定宪法自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唯经此,才能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和宽厚土壤。”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宪法是厚重的,承载着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宪法是温暖的,保障着公民的权利、尊严和幸福。让宪法精神厚植人心,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必将凝聚起更大更强的法治力量,书写“中国之治”的崭新篇章。

【北高峰观察】

塑造共同的宪法信仰

——郑莉娜

宪法文本凝结着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价值观,宪法语言汇集着一个民族最精准的表达。西湖有幸,杭州有幸,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的诞生,在中国法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宪法乃九鼎重器,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当前,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作为法律秩序中的最高规范,宪法是社会整合的基本依托,是凝聚社会力量的坚实载体。如今的杭州,已经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之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理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步履坚实,法治信仰浸润人心,法治社会新风扑面。透过杭州这扇“窗”,法治中国的美好画卷跃然眼前。

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必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大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宪法根基。

关键词:

上一条:双枪科技:与桃江县人民政府签署竹笋精深加工项目投资合同 下一条:最后一页